查看原文
其他

把睡着的娃放下“堪比炸碉堡”?注意这几点让娃“安全着陆”——婴儿睡眠系列(3)

徐桂凤 徐桂凤 2023-10-13


嗨!感谢关注“共同成长徐桂凤育儿分享“,我是徐桂凤,一位工作于美国儿童医院的二宝妈妈,希望在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一些专业育儿知识和心得体会。





上一篇文章是《抱睡的4种替代方法》(点击可以查看),也在那篇文末聊到,文中所提到的方法可能更合适白天晚上都是同一个人哄娃睡觉,或者不同人的哄娃睡觉,但彼此间的理念和方法是一致的家庭。如果娃白天夜晚入睡模式变来变去,反而会让孩子睡前更易激惹。



我个人建议大家用其他的方法替代抱睡(排除早产和娃不舒服的状态时),但是如果家有养育方式的差异,抱睡的方法无法改变,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让在怀抱里睡着的娃“安全着陆”,而不是一直睡在怀里。


大家可能都会发现,在怀里睡得很香的娃,经常一放到床上就醒,让人特别崩溃,每次把娃放到床上就像炸碉堡放火药一样,屏住呼吸,轻手轻脚,但是很多时候小家伙还是会眼睛一睁,然后一屁股坐起来,开始扯着嗓子嚎。(⊙﹏⊙)b




为什么会这样呢?



莫罗(氏)反射(moro reflex)!1



首先,对于小月龄宝宝,最最重要的原因是:莫罗(氏)反射(moro reflex)!


这是一种新生儿反射,由一名奥地利儿科专家首先发现,该反射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惊跳、双臂向两边伸展、双臂向胸前合拢呈拥抱姿势、哭闹(大部分情况下)。 莫罗反射通常在有巨大声响、当婴儿感觉有下落感的时候出现,尤其以婴儿感到头部下落时明显。


有很多妈妈问过我这个问题“徐医生,为什么宝宝在睡觉时会突然被吓到一样,手张开然后大哭呢?”虽然不完全都是,但是大部分宝宝就是莫罗反射的表现(如果你家娃有类似情况,建议咨询专科医生,排除其他问题)。


大部分宝宝的莫罗反射于出生后3-5个月消失,也有一些宝宝(尤其是早产宝贝)需要更长的时间。


应对方法

注意把宝宝放到床上的方法,不要水平抱着宝宝直接放下去,先放宝宝的下半身,臀部着床,在轻轻地缓缓地把孩子的脊背部放下,最后才轻轻地扶着后脑勺放下。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有动静,让孩子侧躺,轻拍背部,一般能让宝宝安然入睡。



多说一句:莫罗反射比较明显的孩子,如果和妈妈睡一张床,妈妈几乎要整晚保持“军姿”睡觉,因为妈妈一个翻身,都会导致床垫的起伏,容易导致娃惊跳(当然,如果你家的床是硬硬的,起伏很小,就另当别论啦)。而且出于对娃脊椎发育健康的考虑,如果和娃同睡一张床,建议选择硬度较高的床垫。




睡眠周期2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宝宝的睡眠周期,宝宝的一个睡眠周期约为45分钟,如下图所示,宝宝在刚入睡的10分钟内和睡后40-50分钟的时候,处于易醒期, 警醒水平高,更加容易醒来。




图片文字翻译:


0-10分钟:开始入睡

10-20分钟:逐渐进入更深的睡眠

20-30分钟:熟睡期

30-40分钟:慢慢走出熟睡期

45-50分钟:浅睡眠,易醒来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看到宝宝睡着了放下他就醒了?”,有可能因为宝宝还在0-10分钟内,任何轻微的刺激都容易惊醒他;而有些妈妈说“抱了很久才放下,也容易醒”,是不是正好处于娃一个睡眠周期快结束,向下一个睡眠周期转换的时候呢?



我自己的经验:我家娃睡前不喜欢兜尿布(尤其是老大,现在3岁了,仍然如此),所以我通常都是在他睡着后15-30分钟内给他兜,具体流程包括:脱掉裤子、兜上尿布、穿上裤子、穿上睡袋。从他一岁多开始直到现在,他几乎从来没有被我弄醒过(得意,O(∩_∩)O)



所以说,选对时机非常重要呀!



温度的差异、气味的变化3



宝宝放下就醒的第三个原因,床上和妈妈怀里温度的差异、气味的变化。


尤其是冬天,妈妈怀里暖呼呼的,放到床上冰凉冰凉的,而且床上没有妈妈的气味呀(尤其是对于独自睡婴儿床的宝宝来说,差异更明显),这个时候敏感的娃就非常容易醒过来了,尤其是处于浅睡眠的娃。


应对方法

空调(暖风扇或者凉风扇)要用上(PS:宝宝完全可以待在空调房里)!另外,我曾经使用的一个办法是,把我自己的睡衣先放在床上,所以把娃放下去的时候,也有妈妈的气味存在,可以让他更安稳一些,大一点的宝宝,可以放他自己的安慰物(如果有的话)。


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宝宝(尤其是0-6个月内或宝宝会翻身之前),等把孩子放下,他安稳睡着后,要移除睡衣,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动作不灵便,床上的多余物体对于孩子有一定的危险性。



肠胃不适4



最后一点原因,我在不同的文章强调过好几次,如果宝宝有胃肠不适(胀气胃食管返流肠绞痛)(点击蓝字,看原文),都很容易在平躺时更加不适,更容易惊醒。


所以建议要做相应对症处理,并建议把床垫出一定的坡度(30度左右)。



我家两娃出生后的头三个月内,因为每次喝奶后都会拍嗝,娃很少吐奶,但是我们还是预防性地在娃婴儿床的床垫下面宝宝头朝向的那一端放了两本书,这样整个床垫的平面就有一个小小的倾斜角度,以保证宝宝的头部高于腹部。



如果宝宝不是自己睡婴儿床,而是和妈妈一起睡大床,可以用一条毛毯或者宝宝的小被子摊开放在宝宝肩胛骨以上直至头下方的位置,也可以起到类似作用。


另外,现在也有专门给胃食管返流的宝宝专门设计的小床或者床上的楔形枕头,如下图所示:



再分享一个我的个人观察:


我家两个娃都是在8-10月之间,就出现这样的状况:睡前安抚需要抱一会,但是一旦他们安静下来,开始犯困的时候,他们会主动抗拒大人的怀抱,会身体往后仰、“鲤鱼打挺”式的要推开你,这个时候把他们放在床上,只要拍一拍,他们通常都会翻个身就自己睡着了。


这对于有些正在抱睡的妈妈们是不是有些心理安慰呢?O(∩_∩)O


我想说的是,虽然我和几个朋友都观察到类似的结果,但应该不是每个娃都会这样。然而,之所以在这里提及,是希望如果你的娃出现类似的表现,妈妈们要及时顺应娃的要求,把他放到床上拍拍入睡,一定不要强迫式地抱住孩子,或者改用其他的哄睡方法(比如推车和摇篮等),以免错过娃这个需求表现的窗口时间。



最后一段话写给各种方法试尽,但是毫无效果的妈妈们:


引用一些育儿工具,比如摇篮,尽可能多地解放一下妈妈(24小时抱着,谁也受不了)。


每个宝宝的气质特征不一样,有的宝宝生来就是高需求宝宝,需要更多的亲近和安抚,所以不要把宝宝需要抱睡的责任都揽给自己,让自己愧疚和焦虑。


退一步来想,除了患有睡眠障碍的宝宝,绝大多数的宝宝在长大以后的睡眠模式都是更容易调节和改变的,因为神经发育的成熟度高了、因为胃肠系统成熟了、因为语言理解和沟通能力强了……所以,尽己所能,但不要过度焦虑, 加油,各位爸爸妈妈们!


(图片来自google图库,有任何版权问题,请和我联系删除,谢谢!)

 


参考文献:

Rönnqvist, L. (1995).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Moro response in newborn infants—symmetry, state relation, underlying mechanisms. Neuropsychologia, 33(6), 713-726.

Stern, E., Parmelee, A. H., Akiyama, Y., Schultz, M. A., & Wenner, W. H. (1969). Sleep cycle characteristics in infants. Pediatrics, 43(1), 65-70.

Jim W, Yumi F., and Takeshi M. (2012). Daily rhythms of the sleep-wake cycle.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 31:5



推荐阅读:宝宝睡眠系列(点击下面蓝色标题即可阅读)


宝宝睡眠系列(1):闭眼哭闹、尖叫为哪般?


 致因为娃的睡眠把自己“逼疯”的妈妈们——睡眠系列(2)


“睡前程序”hold住“夜猫子”——宝宝睡眠系列(3)


做好这几步,还你宝宝好睡眠——宝宝睡眠系列(4)


“床底下有怪物”?“关灯就哭”?  ——宝宝睡眠系列(5)


你的孩子还在和你睡一间房吗?几岁可以分房睡?——睡眠系列(6)


睡觉要抱就是“小恶魔”?宝宝也不容易啊!——婴儿睡眠系列(1)



我的碎碎念:


1、这周末和下周末微信号bamia2的1-3岁育儿群和0-1岁育儿群都分别安排了线上分享,内容将分别是“美国早教介绍和家中早教指导”、“疫苗答疑”,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这个微信。


2、因为工作、两娃、写文,我实在没有精力每天登陆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号一个个回复每个妈妈的提问,而且微信公众号后台的提问超过两天时间就无效了,所以经常会漏掉大家的问题,请大家见谅……大家也可以下载“妈咪知道”软件到手机找我提问,因为“妈咪知道”上的提问如果我没有在24小时内回复,就会收到“超时预警”。现在在“妈咪知道”提问,我每天会有5个免费名额,大家稍稍早点是可以拿到的。

另外,现在“妈咪知道”在做活动,第一次使用“妈咪知道”的用户扫描我下面的二维码,然后下载“妈咪知道”到手机,可以获得20元的赠券,可以用来找上面的任意一位医生提两个问题。


~~~~~~~~~~~~~~~~~~~~~~~~~

作者介绍:徐桂凤,儿童心理医生,曾工作于中国儿童医院,现学习工作于美国儿童医院,结合二宝育儿体会和儿童心理行为工作实践,和大家分享中西结合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每周至少2篇原创育儿文章,陪伴各位父母的育儿路。

扫描该二维码,关注此微信公众号

“育儿育己,共同成长” 欢迎各位在此公众号内分享自己的育儿体会和经验,我会定期整理发出,和更多的人共享。

本文独家首发于【妈咪知道】,【妈咪知道】平台致力于为妈妈、宝宝提供最专业的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产科、儿科问题,一键咨询,三甲医院医生在线解答;发布最新孕育资讯,全面、科学、实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